城中投资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》第一卷、第二卷,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,在全国发行。贯穿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》第一卷、第二卷其中的,是一条鲜明主线: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,而是要破除发展障碍、激发内生动力,最终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。实现这一目标,尤其需要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三者融于一体、贯穿始终。
以“闯”的精神破壁垒通堵点,书写“向难而行、制度破局”的改革答卷。改革进入深水区,面对的多是“硬骨头”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本质上是一场考验政治勇气和治理智慧的攻坚战。“闯”,不是盲目蛮干,而是敢于向体制机制障碍“动刀”,向利益固化藩篱“亮剑”。例如,广东提出建立“合规高效流通机制”,正是以制度性突破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,这不只是技术革新,更是治理理念的重大变革。当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数据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实现共享利用,智慧医疗可降低群众就医负担,智能交通能提升通行效率,数字政务让“指尖办”“随时办”成为常态,数据的价值最终转化为民生的便利与品质。同样,“县镇管理体制改革”和“扩权强县”等举措,旨在向基层放权赋能,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的治理困境。唯有以“闯”的精神推开层级束缚,才能释放县域发展活力,使镇村服务更精准呼应百姓期待。
以“创”的劲头探新路建机制,书写“锐意创新、系统集成”的发展答卷。改革既要破旧,更要立新。“创”的劲头,体现以新思维构建新机制,通过系统性、集成式改革解决深层矛盾,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。例如,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、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探索,若能与产业导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衔接,就能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;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创新,旨在打通产销链条,助力广东制造畅联全球,带动县域就业与增收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“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”的建立,佛山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高州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,这些试点不仅是政策洼地,更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,肩负着为全省探路的重要使命——如何以城带乡?如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?这些问题的答案,亟需依靠基层首创与顶层设计相互激荡、共同破题。而这一创新实践,最终指向的是城乡差距持续缩小、居民收入稳步提升、公共服务更加均衡,是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以“干”的作风抓落实求实效,书写“躬身实践、造福于民”的实干答卷。改革蓝图绘得再好,没有“干”的作风,终是空中楼阁。要把“设计图”转化为“实景画”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、责任链,一锤一钉子,一步一脚印地抓推进。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督查落实机制,将生态责任量化压实,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地生根。同时,强化过程监管和结果问效,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摒弃形式主义,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,走稳走实改革攻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推介基层改革典型案例”的做法,体现了“以点带面、典型引路”的推进策略。基层是改革的源头活水,但许多创新探索因缺乏提炼推广而“深藏闺中”。通过系统总结和宣传一线经验,既能激励基层干部敢为善为,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城中投资,实现“一花引来百花开”的良性循环。
“闯”“创”“干”三者辩证统一、互为支撑。唯有将这三种精神气质融入改革全过程,方能真正使改革成为发展的“强大引擎”、民生的“坚实支撑”。改革之路,道阻且长,唯其艰难,方显勇毅;唯其为民,更践初心。以“闯”破题、以“创”开路、以“干”求成,我们必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,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谢心韵
【供稿单位】阳江阳春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陈冰青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刘树强
【实习生】徐鸣凯 丁陆薇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一对一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